孩子首次离开家进入婴幼儿园、首次来到小学开始合法作息时间和课程的学习,是成长中历程的要紧阶段。此时的孩子对进入婴幼儿园和小学的生活充满了期待、激动、焦虑、不安父母在这个时期应该注意什么?需要关注孩子那几个方面的培养?
1、储备常识不如储备能力
父母常会询问大家:孩子还有一年就上学了,是上学前班还是上婴幼儿园大班?学前班上一年好还是半年好?婴幼儿园亲子班上多久?
亲子班和学前班都是为了更好的衔接婴幼儿园和小学,要紧的是习惯的培养和能力的储备。以学前班为例,在学前班能提前学习到多少常识并无关紧要,要紧的是孩子学习态度和能力的培养。提前学习的孩子在小学早期会表现得更轻松,但1、小学二年级学习成绩好,不是判断培养好学习态度和能力的规范,越到高年级学习成绩越会拉开距离,也越能显示出孩子个体的学习态度、办法、效率、能力等的不同。
婴幼儿园和小学阶段是生活习惯和学习态度培养的要紧时期,在此阶段要培养孩子独立的生活能力和学习力,比如:吃饭、入厕、穿脱衣服鞋子、按时睡觉起床、整理书包、写作业、阅读、独立考虑能力等。
2、强化规定不如熟知环境
进入婴幼儿园和小学,有固定作息时间和有关的需要规定,譬如吃早饭的时间、午休的时间、上学放学的时间、课后要做完作业、参加各种校园活动等。到婴幼儿园要自己吃饭、自己穿衣。上婴幼儿园就不可以睡懒觉了!你叛逆,我就找老师来,让老师管你。上小学得写作业......对于尚不熟知婴幼儿园、学校环境的孩子,听到父母持续的提醒各种需要规定时,会给孩子增加入园入学前的紧张与焦虑。
入园入学前父母尽可能多带孩子熟知学校环境、老师、班级内的小朋友,多结识已经入园或入学小朋友,知道他们的生活。父母之间推荐婴幼儿教育经验,交流婴幼儿教育困惑,孩子在玩耍之间渐渐的熟知彼此,为独立入园入学做好筹备。
3、反复询问不如坦诚交流
孩子离开家庭,一个人在婴幼儿园或小学,父母很渴望知道孩子一天的情况,见到孩子会忍不住反复询问:今天中午吃的什么饭?今天乖不乖?老师有没批评你?在学校和小朋友玩得如何?如此的追问会使孩子厌烦,有时应对两句就不想再说,甚至不做回答。
父母可以在和孩子一块游戏时,主动和孩子聊聊一天的见闻、我们的感受,再引导孩子说说他在学校的见闻、感受。交流时,父母要多倾听,不急于评判,坦诚地与孩子交流。
初入园入学的孩子情绪变化波动很大,这个时候需要父母耐心的伴随并给予准时有效的心理支持,待孩子情绪平稳后会迎来各方面能力的高速发展。